欧洲港口大拥堵!
据媒体报道,关税战+低水位,欧洲港口正面临着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拥堵。
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等主要港口货柜船和驳船等待时间大幅延长至66-77小时,业内预计拥堵问题将持续数月。
多个港口严重拥堵
据北京商报,6月30日实时监测数据显示,鹿特丹港外锚地船舶密度较平日激增300%,部分区域船舶间距不足1海里。一艘从中国宁波驶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艾莎”号,已在北海漂泊48小时等待泊位。
更严峻的是,拥堵正形成连锁反应:汉堡港因堆场饱和,已暂停接收进口冷藏箱;安特卫普港的铁路疏运系统因罢工瘫痪,导致内陆运输延误率飙升至65%。
此前,当地时间6月25日,由于当地引航员罢工,近50艘船舶在安特卫普外遭遇延误。
荷兰航运公司WEC Lines董事总经理Caesar Luikenaar表示,“所有大型枢纽都在满负荷运转。欧洲许多重要港口都在以最大装卸量运行。”
荷兰物流公司Euro-Rijn Group首席执行官Albert van Ommen表示,他认为这次拥堵是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安特卫普港的集装箱船卸货时间比预定时间延后3至5天。Van Ommen表示,“当我们用驳船去收集集装箱时,由于海运的船只不准时,驳船也无法按时装载。最终,客户和终端用户收到货的时间会延迟。”
拥堵原因
事实上,3月下旬以来,受欧洲港口劳动力短缺、安特卫普港大罢工、莱茵河水位下降、红海航道风险升高等影响,欧洲主要港口就已出现了堵塞情况。
德国不来梅港等候泊位的时间增加了77%,安特卫普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37%,汉堡港的延误时间增加了49%,此外,鹿特丹港和英国费利克斯托港的等待时间也延长了。
不过,随着特朗普给欧洲设定的7月9日“关税大限”将至,欧洲原本就拥堵不堪的各大港口更堵了。
关税的急剧变化迫使集装箱航运公司改变其航运网络,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全球贸易流。
与此同时,同样受特朗普关税冲击的亚洲商品不得不改为拓展欧洲市场,欧洲港口进口量激增约7%。
因此,欧洲港口遭受了双重夹击:一方面要接收货柜量急剧增加的亚洲商品,另一方面要赶在7月9日前加紧向美国运送出口商品。
诸多因素叠加造成了欧洲港口目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