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起航国际物流集团!

首页 >物流资讯 > 港航资讯

央视聚集 | 盐田国际率先亮相《了不起的工程·中国港》首集!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12

按照上世纪90年代的相关规范,码头的使用年限基本为30年。但盐田港,自1993年深港合资成立伊始,就向世界宣布

“我们的码头50年不大修”

盐田港的工程师们想要创造一个新的建筑标准,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港口的新标杆。

难题一:海水腐蚀性

海水是工程师们与“50年不大修”宣言的第一个碰撞。无法回避的腐蚀性,让海水成为基建最头疼的对手。

 

以基础钢管桩18毫米的壁厚计算,多年之后,钢管桩将不再能够承载码头的荷载。在推翻了多个防腐蚀的方案后,工程师们创造了一个简单实用却前所未有的方法:在钢管桩内灌注防腐蚀的高性能钢筋混凝土。

 

即便钢管桩全部被腐蚀,钢筋混凝土桩仍然能够继续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使码头稳固运行,不会受到海水与时间的双重摧残。

 

难题二:万吨级船舶撞击

除海水之外,工程师们还将面临一场更大的挑战:钢筋混凝土可以抵挡海水的侵蚀,可它能抵挡万吨级船舶的撞击吗?

 
正常运行下,20万吨级的船舶需控制在每秒8厘米的靠泊速度,这时候对码头的撞击力已经相当于20辆小轿车以时速60千米每小时同时撞向墙面的力量。如果船舶速度失控撞击码头,撞击力将会以几何级数增长,对于传统码头结构是无法抵挡的毁灭及破坏。
 

工程师们用盐田港的桩机分布作为抵抗冲击力的关键,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对即将打桩的岩面进行了全方位360度的计算,精确分析计算出每根桩不同的入土深度以及桩间距,从而确保每根桩的受力均能满足极限要求,成为盐田港的“定海神针”,令盐田港所能承受的撞击力,是正常靠泊速度的两倍。

 

 

01   国家级大奖认可  超大型船泊频频挂靠

 盐田港区自建港以来,始终保持高建设水平与营运效率。高标准的建设自然获得行业及社会的充分认可。盐田国际中作业区(二期、三期、扩建工程)和西作业区共已荣获6个国家级工程奖项。其中包括

 

3个鲁班奖+1个詹天佑奖+2个国家优质工程奖

 

今年以来,盐田国际先后迎来了20艘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20万吨级的超级“带货王”首航,其数量居华南之冠。这对拉动华南地区货物出口、外贸进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高水平建设的盐田港区中、西作业区,52米华南片区最高岸吊以现时每2秒操作1个集装箱,不断刷新单体集装箱码头全球操作量纪录。在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公布的数据中,盐田国际年吞吐量已连续20年高居内地码头首位。

 

 

02  自动化先驱者   绿色码头实践者

 作为港口自动化的先驱者,盐田国际从开港起,始终致力于利用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并在实际作业中开创了多项智能系统。早于2019年就开始上线远程控制及自动化岸吊和龙门吊等一系列智能装卸设备,不单大幅提高港口营运效率,更加强了作业安全和大幅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世界级码头在绿色理念上也是时刻贯彻践行。推进岸基船舶供电、龙门吊“油改电”、液化天然气(LNG)拖车应用是最主要、贡献最大的三大举措。其中,盐田国际的岸基船舶供电作为全国最早使用、覆盖泊位最多和供电能力最大的港口,双碳节能效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03 智慧绿色 未来可期

正在建设中的东作业区同样秉承盐田国际高水平建设的传统,并且在智慧绿色港口走上新的台阶。建设中的东港自动化码头使用新能源,于闸口棚和维修棚顶安装光伏;同时采用海绵城市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淹还能收集雨水并再利用。码头设计亦十分超前,岸桥荷载的最大风速按照70.7m/s(超过17级风)计算、即使在超强台风下的高潮位和大风浪的叠加作用下,港区也不会出现海水倒灌情况。东港建设除了考虑气候变化,还将在智能化方面发力,构建新时代智慧绿色未来。

 

 

盐田国际的工程师们创造了一个坚固50年的奇迹,把标准的天花板顶得更高。以坚实的港口质量为基底,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內唯一近18米深,475米宽,常年不冻不淤,可实现2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天然航道,以及不断升级的配备设施和高效可靠的服务能力,以“零时差”“零潮差”满足超大型船舶的高效进出,成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进一步打造更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畅通稳定。

盐田国际

全球超大型船舶首选港

加速打造更高水平航运枢纽

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做出应有贡献

关注我们服务号 获取微信专属优惠
分享按钮